有錢的人總沒有時間,有時間的人總沒有錢。
如果想省錢,有上百種辦法。我家門口的樂購一大早總有無數(shù)的老頭老太太排半個小時以上的隊買便宜的雞蛋;一養(yǎng)的東西在不同地方總有相當(dāng)大的價差。只要花時間去淘,總能找到便宜貨。而社會同時還有很多為有錢人設(shè)計的服務(wù),為了可以省一點點時間,總有人不在乎雇專職司機(jī),在市中心買房子等等。
我挺認(rèn)這個規(guī)律的。我試著分析一下原因:
在這個世界上有幾種人。一種人,沒有人需要他的時間,這些人或者失業(yè)或者只有很低的工資;有些人有能力把自己的時間換成錢,比如專業(yè)人員;而還有一種人可以把錢變成錢,比如投資者。
對于專業(yè)人員,只要有把自己的時間變成錢的辦法(尤其是晚上可以干私活的那種),他缺的一定是時間,而不是錢;而對于把自己的時間放到市場上去,沒有人需要的人,他一定有很多的時間,但是就是沒有錢。
對于世界上的第三種人,就是投資的人來說,他們還有一種把錢變成更多錢的能力,所以對于他們,他們?nèi)钡挠肋h(yuǎn)是錢(或者說是現(xiàn)金)。因為如果他有現(xiàn)金,他一定會第一時間把它投入到一個項目里面,以期待賺到更多的錢。而只有沒有任何投資渠道的人,才會在銀行里有大量的錢。比如最近一年的股市讓普通老百姓從未有過的感覺到自己有錢,也同時少見的讓每個人手里都覺得缺錢了。
基于這個想法,那天我在和硅谷的朋友聊天的時候說,在一個不富裕的國家(如中國),最好的生意是“幫人省錢,或者幫人消磨時間(娛樂的價值)”;在一個富裕的國家(如美國),最好的生意“幫人省時間(方便的價值),或者幫人花錢(奢侈品的價值)”。一旦反過來,市場就小了很多。這就是硅谷的很多主意在現(xiàn)在的中國不很行得通的原因(不過完全可以捂上5年再看)。
廈門獵頭